通用航空发展、国际民航话语权和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未来中国民航的主攻方向
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2020年,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的目标。按照民航强国的战略进程,我国计划在2035年实现多领域的民航强国,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方位的民航强国。
截至2020年,我国旅客运输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二位;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四大机场群和国内十大国际航空枢纽、29个区域枢纽为骨干,以非枢纽和通用航空机场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,已经基本建立;中国民航安全水平处于世界第一。
总体上说,我国民航的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相适应的。但在通用航空发展、国际民航话语权和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,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,这将是未来中国民航的主攻方向。
针对“十四五”期间智慧民航建设这一主线,董志毅介绍,数字化建设将涵盖民航全领域、全流程、全要素,加快推进民航强国进程。未来,民航将实现“五个一”。
出行一张脸
通过行业各主体之间、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共享与合作,实现“旅客刷脸出行”,全流程引导,旅客行李全流程可视,实现“门到门”服务,旅客出行一键化定制“航空+服务产品”,进一步丰富出行体验。
物流一张单
通过提高航空物流设施自动化水平,大大简化航空物流流程,大幅缩短物流时间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。
通关一次检
实现安检、海关、检疫“一次通关”、不同交通方式换乘“一次安检”,实现中转旅客通程联运和行李直挂,使旅客享受无缝隙、无感化的出行体验。
运行一张网
构建“全面感知、泛在互联、人机协同、全球共享”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,更加协调高效,让航班更加准点,货物运送更加及时。
监管一平台
以提高监管效能为目标,实现数据互通和共享,实现更加精准的监管,为人民群众航空出行保驾护航。
智慧民航建设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、实现多领域乃至全方位民航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因此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把“智慧民航”列入数字中国的重要应用场景。民航局也将其作为“十四五”行业发展的主线,并制定了以其为牵引的发展战略,在“十三五”的基础上,全面升级智慧民航建设的深度和广度。